言叔夏(Yan Shu-xia)

 

  言叔夏(1982年1月-),出生於高雄,台灣作家。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曾獲花蓮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九歌年度散文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獎項。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沒有的生活》。

維基百科

書評與訪談

Book Reviews and Interviews


2020/03/05:【元智電子報】因無而有,既有亦無 讀言叔夏《沒有的生活》

從《白馬走過天亮》(2013)到《沒有的生活》(2018)的這五年間,甚或更早的以前,在言叔夏升至大學離家以後,與家人拉開距離,從南部小鎮到東部鄉間,再到城市盆地的人事流轉,亦從大學生到研究生,再從研究生轉換爲C城的大學教師,似剪接師般從極細的生活細枝中擷取一節節相似的物件抑或畫面拼湊成一塊有縫補過的痕跡之夢,以敘事者的姿態遊走於文字和行距之間。

敘事者雖然還是老樣子,以最少、清晰又帶些含糊曖昧的味道凝練自己的生活與方式,但還是能聽見活生生的她牽著白駒從《白馬走過天亮》的恍惚走了出來,緩緩地在一條稍稍明朗(且自帶陰翳的氛圍)的路徑繼續散步繼續前進,過著「沒有的生活」。許是敘事者已經數年與家與母親拉開了距離,所以對母親赤裸裸的憎恨亦逐日淡化,反之具某種拉開距離後的張力與其魅力,多了些她和母親之間的互動和幽默……

──【觀看全文

2019/08/23:【虛詞 P-articles】只有自由的時候明天才會到來——專訪言叔夏

雖然在言叔夏的散文裡,常常會讀到一個深居簡出的她,但她說其實自己很喜歡旅行,而且都不會想家(只會想貓)。「我上次來才知道,香港的緯度 比台北還要低,今天來特別看一下飛機的衛星圖,好像跟高雄差不多。」香港跟言夏叔出生的高雄遙遙相對,一樣炎熱,潮濕,多雨。八九十年代成長 的言叔夏,經歷過所謂的港片時代,張國榮的戲,王菲的歌,林夕的詞,然而直到2016年,言叔夏才首次來港,「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今年出席香港文學季講座,是她第二次來香港,「那次來很多人都告訴我,香港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我常常聽好多老師背後的香港朋友說一些老香港的風華,當我真正來到這裡時,那種斷裂感還滿明顯……

──【觀看全文

2019/05/23:【OpenBook閱讀誌】比芒果困難的

我從沒有過那種蓋房子的快樂,不能理解垂直的樂趣。我對書的快樂是水平式的,停留在非常口腔期的愉快:涼涼的磨石子地板,可以放心地把肚子袒露出來,貼在上面(我小時候這麼做時總被路過的大人說像狗一樣),夏天午後的風扇喀啦喀啦地轉,一切都緩慢極了。還有芒果,那是一種比起書本身還要來得困難許多的水果。跋涉一本書不會比跋涉一顆芒果來得更艱難。我最喜歡的那本書,每一頁都沾染有深深淺淺的黃污漬……

──【觀看全文

2018/11/23:【BIOS monthly】在地洞裡離群索居:專訪言叔夏,與她的白骨

很像是你把一截尾巴留在地洞裡,你每天穿戴整齊出去,可是有部分是留在那裡面的。」這個裡面,接近卡夫卡的〈巢穴〉,巢穴裡的人努力傾聽洞外的聲音、在裡頭既歇斯底里又病態的自言自語。有個同學有時來住她家,「我們對台北的生活都不是很熟悉,常常在晚上這麼黑的房間裡,開始聊一些過去的事,可是那個聊的方法很奇怪,不是對回憶的陳述,是許多的片段跟片段,就召喚了某種生命底部有點恐怖的東西,第一次真正認知到,語言是有一種能力的,藉由講述把某一些神秘或是恐怖的事物給召喚回來。」而那個恐怖,到底是來自外界的侵擾,還是來自內心被黑暗過濾後留下的渣滓……

──【觀看全文

2018/11/22:【OKAPI閱讀生活誌】「『沒有』並不是指空空如也、一無所有,更像是一種辯證題。」──專訪言叔夏《沒有的生活》

言叔夏在《白馬走過天亮》曾告訴我們許多孤獨的故事,包括獨居於地下室的租屋、老電影、長長的90年代,這些記憶的殘餘彷彿以某種形式延續至第二本創作。回顧《白馬走過天亮》的散文有三個分輯:輯一「霧路」、輯二「無風帶」、輯三「光年」,可以看出白馬上路,行旅穿越,最後抵達遙遠他方的軌跡。

來到《沒有的生活》,同樣分為三輯:輯一「地平線」、輯二「某城的影子」、輯三「天黑以前」。在第一本書的最終,光年記憶以外,言叔夏這次要從地平線開始談起。地平線是需要眺望才能見到的遠方,也代表著保持某種距離的觀看。「地平線」裡,仍有許多九零年代感的故事。包括FB、IG等社交網絡工具出現以前曾經被大量使用的BBS,例如〈從前從前有個KKman〉,或談及蔡明亮電影的〈「你那邊幾點?」〉她寫:「幾年沒再看過蔡明亮的電影。我以為我的『蔡明亮時間』早已停了,停在大世紀戲院拆掉的那幾年,停在淡水線仍筆直地穿越古亭、公館,抵達城南時的鏡面。那筆直裡有一種儼然,像上世紀地層的某種沉積……

──【觀看全文

2018/10/16:【Readmoo】心情不好時和朋友抱怨很想回家,卻不知道要回去哪裡

新書《沒有的生活》終於集結出版,言叔夏的文字個人風格極強,儘管不知作者名字,每篇讀完第一段便約莫可辨識出是她的作品。大學時讀到她第一本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我感到認識了一種陌生的文體,如韓麗珠在新書序中所寫「她的文字屬於許多的『之間』」,既寫實也虛構、既詩也散文甚至小說,是這種曖昧不明,無法定義的狀態,使得她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朦朧,如夢境般的氛圍……

──【觀看全文

2018/10/01:【聯合文學】走過天亮,停在沒有的生活

這幾年,言叔夏離開長期足不出戶的地洞生活,像被被拋到一個空曠的白日裡到處尋找生活裡根本不存在的目標。她感覺到這短暫的四、五年裡,發生許多改變;太陽花時期,周圍的人都還相信某些事,可是一切像泡泡,啵一聲就不見了。這本書關注的是某種生活的剩餘,是幻滅之後長出來的事物。相較於《白馬走過天亮》的餘裕青春,《沒有的生活》開始感受某種衰老。「我覺得那個聲線是不一樣的,它有一個扁平老去的感覺,你不再像以前一樣踮著腳尖在生活上,這邊踩一下、那邊踩一下;而是在一條可能沒有道路的荒野中嘗試走出路來。」在什麼都找不到的地方,她有時候覺得自己像無處可歸的鬼魂。這也許和她北上兼課的時差生活關係緊密……

──【觀看全文

2018/09/30:【自由副刊】生活以外的事及其毛邊 - 言叔夏談《沒有的生活》

總在城市中小規模遷徙的言叔夏,台北、花蓮、高雄、台中四城,隨著她的移動分別在她的作品中角力,「以前從沒想過會在一個城市永遠定居,可能跟這種不斷遷移的狀態有很大的關係。」她援引日本導演寺山修司的話:「『故鄉存在於遙遠的地方。』十八歲離開高雄以後,每個住過的城市其實都有上一個城市的倒影,它們的意義是不斷位移、偏斜的。書中有篇散文〈某城〉,雖然寫的是台北,但其實每座城市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某城』,彼此的影子相互重疊、抹擦,城與城各自的輪廓是曖昧的,有時甚至會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哪一座城市裡生活……

──【觀看全文

2018/09/23:【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言叔夏:鬼魂與觀音

童年時代的某一日,祖母去中國旅遊回來,帶了一枚便宜的綠玉觀音,用簡單的紅色粗棉線串起來,掛在我的頸項。綠色的玉涼涼的,貼在胸前的皮膚上好像聽診器。紅色的棉線舔起來鹹鹹的,我去小學上學的時候,下了課總是百無聊賴地看著同學們討論《莎拉公主》(那是當年流行的某個卡通)的劇情而發呆。不知是無意識的什麼,那時我總會把脖子上的紅色棉線拉起,放進嘴裡,邊吸吮著那種奇怪的鹹味,邊渡過了漫長的下課時光。綠色的玉石貼近我的身體時,我就好像病病的,是一個領受治療的人……

──【觀看全文

2018/06/10:【北藝大博班平台TAD-lab】現代文學的外邊思維- 主講/言淑夏

2017/11/2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專訪作家言叔夏

「為台灣文學朗讀」廣播節目,希望以公益活動的性質,結合廣播電台、全國各地矯正機構,邀請文學作家或各領域具影響力的人士,朗讀、述說最喜歡或影響最深的台灣文學。藉此文學朗讀,為生活繁忙無暇以書本來閱讀的現代人,開啟另一種接觸文學作品的管道。透過聲音傳達、保存經典文學名著及文學家本身的聲音。並將此節目帶轉至全國51所矯正機構播放,讓誤入歧途的受刑人也能有管道接觸文學,陶冶性情,達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以當代作家為主,搭配經典文學作品、文學研究者或流行音樂作詞人穿插播放,邀約對象其背景將平均涵蓋文壇男女老少、不同語系以及各種創作文類,播放時亦穿插播出,增加其閱聽之趣味。

每周六19:05-20:00調頻網播出

──【觀看全文

2017/06/26:【2017臺北文學季】5/6書寫生命的姿態(童偉格、言叔夏)

2016/09/29:【華文朗讀節】言叔夏-後訪

2013/09/08:【BIOS monthly】生命本身的雜亂會自成姿態

是寺山修司吧。她說,「我記得《死者田園祭》有一幕,像是用虛構的手法穿越時空,回到童年的家裡,他和母親在吃飯。有點預謀的,他要在電影裡把他母親殺掉,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遲遲無法下手。最後他說:『這不過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但他又問:連一個電影裡的母親都沒辦法殺掉的我,到底是什麼呢……

──【觀看全文

2013/06/25:【自由副刊】言叔夏談新作《白馬走過天亮》

寫散文但行徑太像詩人,言叔夏的文學皮膚貼滿了隱喻。比方說密閉空間,又尤其是水族箱。幽冥的人造光,幫浦嘟嘟換氣,魚肥草熟,平靜無濤便假裝是死去活來的海洋。我以為那樣的想像是為了躲避現實。現實中的她低調獨行,潔身自愛,從認識她以來,就覺得她的內在之核,必然是不甘堅硬而澀楚的。《白馬走過天亮》裡說,有段時間「日日都在日常中服喪」──這樣的基調,注定了她的創作聲腔糾纏著起手無回的失落。白駒過隙,日暮無限好,只是途窮。於是乎,她散文裡的那些詠歎調,總帶有哀愁的薄翳,而那是對現實設下的結界,宣告著明哲保身乃至勢不兩立……

──【觀看全文

2013/06/25:【TAAZE讀冊生活】講題:我們現代怎樣寫散文